尖刀视智能:涨工资?中国未来的劳动力价格趋势
尖刀视智能:涨工资?中国未来的劳动力价格趋势
最近今年,农民工工资超过普通白领的新闻不断曝出,不乏普通快递员月薪上万,甚有稀缺技术蓝领工人工资月几万,是白领的数十倍…… 尖刀视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李经理接受了媒体的采访,李经理认为:中国的人口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一是人口迈入老龄化,即退休老龄人口基数大于新增劳动力人口;二是知识型劳动力和体力型劳动力比例变化,即中国人口总数并没有发生变化,体力型劳动力越来越少,而知识型劳动力越来越多。
目前阶段,中国的农民工 “用工荒、用工难、用工贵” 现象日益凸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下行,2011,2012,2013,2014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分别比上一年度回落1.0,0.5,1.5,0.5个百分点;外出农民工人数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2.1,0.4,1.3和0.4个百分点。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在今年2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也指出,农民工正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不再是取之不尽的蓄水池。随之而来的用工难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我们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劳动力价格上涨是必然趋势,中国劳动力成本廉价的时代基本已经结束。
然而,许多经济学家与技术专家认为,人类即将走向新一轮工业革命,尤其是在人工智能领域。人类劳动力面临淘汰,形势紧迫。最近,两位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700多种不同职业对能力的要求,并据此判断,在不远的将来,有多少种工作将面临自动化操作的挑战。结果不容乐观,他们发现,在未来几十年间,机器可能将取代当今多达47%的工作。
因此,尖刀视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李经理认为: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制造业基础结构特点和体力型劳动力人数越来越少,会造成劳动力价格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替代人工时未来的必然趋势。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也许某一天,人类能够真正的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涨工资,即劳动力价格的上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影响:
首先,工资上涨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缓解内需动力不足,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构造新的驱动力,需求的旺盛,为企业发展构建新的空间。
其次,工资的上涨,即价格上升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往过低的劳动力价格使劳动者除了生存其他几乎无暇顾及,中国农民其实一直被剥夺了很多生活方面,对自己和自己下一代发展进行投资,也无从谈起,民生方面的生活可以有基本的条件满足后获得改善。同时,工资的的上涨还将使更多高素质的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有着新鲜血液的年轻人选择进入企业,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再次,工资的上涨,使得企业成本抬高,继而挤压低层次企业的生存空间,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更多机遇和可能,过去凭借劳动力低廉、资源价格低的竞争优势,获得快速发展的企业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以后以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智能技术为核心,通过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由低成本竞争向质量效益竞争,由资源污染向绿色制造,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业。
当然,劳动力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全都是正面的,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企业陆续外迁,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正在被越南、印度、等国家所占有。主要原因是中国目前的劳动力成本已不具有上述国家的优势,中国制造业的劳动报酬已于2004年超过印度和印尼,2008年超过墨西哥和菲律宾。有调查显示,与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关系最为密切的制造业劳动报酬仍大幅低于发达国家,2010年中国制造业的劳动报酬只有日本的14.6%,德国的10.5%,韩国的20.4%。而在我国国民经济19个部门中,制造业平均工资水平排倒数第五,不到金融业的一半,而在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一般与金融业等我们视为高收入行业的部门是基本趋于持平的。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的发展趋势应该会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工资水平,缩小与第三产业等部门的收入差距。所以尖刀视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李经理认为中国未来的劳动力价格水平还会继续攀升,会与欧美发达地区的劳动力价格水平逐步趋于一致。同时,我们看到服务业还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在发达国家整个服务业的就业比重,已经超出工业就业比重的两到三倍,而我国则是基本持平,仅仅高出一点点,服务业还会有很大的吸引劳动力的空间。
中国劳动力价格,未来趋势是否会与欧美国家趋同
尖刀视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李经理认为: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历史规律,推动着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经济的资源和要素参与国际化分工,未来中国的工业发展史或许未来趋势和欧美会很大程度上趋同。
历史是一面镜子。其实最早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国家是英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叶,世界制造业中心转移到美国, 二战之后,日德崛起,超越了美国成为电子和精工艺等行业的制造中心。我们现在的印象中,德国的锅坚实耐用,德国的刀能够世代相传,谁会想到曾经的德国制造也居然是复制与伪造的代名词。188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Made in Germany”,以此将鉴别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而德国用了120多年的时间证明自己可以做到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转型,这些都是中国转型最好的借鉴。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在4月28日举办的主题为“环境创新--中德共塑”的环境会议上表示德国愿意与中国分享其经验并在中国的转型过程中为其提供支持,而德国政府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推出“工业4.0”战略,开展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给 “中国制造2025”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与实践经验,德国的道路很大程度上坚定了中国的转型的决心!
尖刀视智能李经理认为:未来,中国劳动力的价格最终决定于劳动力自身的技能和知识素质以及中国企业国际化竞争力,只有提高劳动力的自身能力,通过先进的技术,依靠科技的力量,采用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提高劳动效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中国的劳动力乃至全人类利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才是人类科技与历史文明的进步。
相关资讯
最新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尖刀视智能:中国机器视觉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 尖刀视智能助推中国制造“智”高点
- 尖刀视智能沈经理:制造业尝到了“机器换人”的红利
- 尖刀视智能:中国机器人与机器视觉市场突飞猛进快速发展
- 尖刀视智能:涨工资?中国未来的劳动力价格趋势
- 机器视觉的未来
- 中国制造2025下的尖刀视智能业绩突飞猛进
- 尖刀视执行董事:深度剖析中国制造2025
- 尖刀视:机器换人 创造价值
- 尖刀视张博士:如何才能实现低成本高效的机器换人?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